无障碍说明

春节票房频破记录背后:资本游戏逐渐让位艺术规律 票房重回高速增长可期

今年春节的电影市场简直可以用“异常火爆”来形容:春节假期刚刚过半,就已经拿下了超过30亿的票房,即将赶超去年档期总和。

截至今日上午10点30分,猫眼票房数据显示:

《红海行动》票房累计14.91亿,《唐人街探案》累计票房21.71亿,《捉妖记2》累计票房18.21亿 —— 此为今年春节档票房“三强”。

档期其他票房较高的还有:《西游记女儿国》的6.38亿,《熊出没·变形记》的4.62亿;甚至于郭德纲的《祖宗十九代》这种片子,也超过1亿票房了。

而今天,只是以上六部电影上映的第8天 —— 通常情况下,电影是以30天作为基本的上映周期的 —— 所以,今年春节档“三强”最终总票房,大概率会挤进国产电影票房排行总榜单前五。

目前为止,国产电影票房历史排行榜前三为:

1、战狼2:56.83亿;2、美人鱼:33.9亿;3、捉妖记:24.21亿。

也就是说,只要票房超过24.21亿,就能挤进历史前三。而今年春节档三强中的《唐人街探案》,累计票房已经21.71亿、超过《捉妖记》就在这两、三天,基本没有悬念。即使“三强”累计票房相对靠后的《红海行动》也已经14.91亿,最终票房超过《捉妖记》,也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怎么理解今年春节总票房井喷?

首先,春节档本身就是票房风口。

春节长假,大家有钱有闲,看电影又是最廉价的娱乐方式,门槛低、故而群众基础好 ——任何电影放在这个档期上映,票房都不会太差。毕竟选择有限。

但这只能解释为什么票房这么高,却无法说明为什么比去年同期高。

其实可以简单做个对比。同今年春节档票房三强相比,去年也有三强:分别为《功夫瑜伽》、《西游伏妖》、《乘风破浪》,这三部电影对应的最终票房分别是17.53亿,16.49亿,10.38亿。

票房虽然不错,但三部电影质量差强人意。从反映质量和口碑的豆瓣评分就可以看出来: 《功夫瑜伽》5.1分,《西游伏妖》5.5分,《乘风破浪》6.8分 —— 没有一部电影口碑超过7。

即使评分相对较高的、韩寒执导的《乘风破浪》,故事框架也是照搬陈可辛执导,梁家辉、梁朝伟主演的一部1993年的冷门佳作《新难兄难弟》。

整体而言,去年春节档的“票房三强”,质量都中等偏下。但就是如此质量的电影,依然票房均超10亿。

再来看今年春节档“三强”的豆瓣评分:《红海行动》8.5分,《唐人街探案2》7.2分,《捉妖记2》5.2分 —— 整体而言,质量比去年好得多。

不仅如此,《捉妖记2》和《唐人街探案2》都是大IP,也都有首部电影的成功经验在先 —— 《捉妖记》第一部累计票房,目前在国产电影票房总排行榜上位列第2名,《唐人街探案》第一部累计票房超过8亿,而且豆瓣评分7.4、口碑也还不错。所以,携着首部的成功经验和人气,又在春节档这个票房风口推出第二部,差不到哪儿去。这也是最开始几天,各个院线把排片主要向这两部倾斜的原因之一。

影片质量俱佳的《红海行动》,则随着口碑提升,逐渐后来者居上。这部电影不但制作精良,而且赶上了全球范围内的右翼民族主义思潮,所以最终票房甚至有可能是三部中最高的。

以我多年看片经验,今年春节档三强,总票房大概率都会在30亿左右。

综上,春节档期本就是电影票房风口,再加上今年上映这几部电影的整体质量更好 —— 或携着大IP以及首部电影的成功经验,或有海军支持并赶上右翼民族主义思潮,所以票房爆发也是应有之义。

今年春节档票房爆发,能够说明电影市场的黄金时代来临了么?

从最近十年票房走势上来看,真正的黄金时期在2016年之前,票房总量同比增长的最低点也在30%左右 —— 比如2014年增速为36%,2015年增速更是达到49%……如此高增长,核心原因在于银幕总量的增长:伴随着院线深入到三、四线城市,让电影的渗透率更强。

可以看到,内地银幕总量最近十年也是不断增加的。而这种渗透,是票房总量的最核心保障;也改变了整体电影用户群的结构,让小镇青年越来越成为电影票房主力。

此外,资本的推波助澜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票房补贴自是不用细说,更为重要的是,资本给电影提供了弹药,让更大制作、更先进的工艺,更多人才聚集和更大野心得以实现。

但是,这种突发猛进的增长持续到2016年,总票房增速突然大幅下滑 —— 这一年,总票房定格457.12亿,仅比前一年增长3.73%,远不及预期。

而且这个增速还是在有关部门年底紧急上映了几部进口大片,硬冲起来的 —— 不然2016年总票房很有可能是负增长。

票房增长突然失速,与资本在电影发展中的副作用脱不开干系。

首先就是2015年二级市场泡沫破掉,让大量进入电影行业的资本失去了套现渠道。这让之前狂飙突进式的扩张受阻,直接影响到的就是票房补贴。票补减少,导致电影票价格升高,自然会影响票房。

但更大的负面作用在于:资本圈的人并不真正懂电影,所以就把金融的玩法引入,这伤害了电影。

资本既然投资电影,要得就是回报,所以必须要有一个衡量和测算回报率的模型。但是他们又不懂剧本,不懂导演和演员之间如何产生化学反应。所以就创造了所谓的“小鲜肉模式” —— 用当红演员的粉丝来以及粉丝转化率来测算票房:比如选用杨洋、李易峰这样让女生尖叫的明星作为电影主角,再进行合适搭配;并通过模型测算出他们粉丝和票房之间的转化系数,然后推出预期票房。以上都完成之后,将电影打成资产包,再去出售;或者通过抬高票房,在二级市场套现。

这种模式只考虑直接的转化,或者说对“小鲜肉”进行消费,而不考虑艺术规律和化学反应,其结果就是生产出大量的烂片。而每年上映的电影总量是有限的,充斥着大量烂片的屏幕,必然被观众抛弃 —— 这就是2016年票房增速大幅下滑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需求下降,而是需求未被满足。

2016年的票房增速大幅下滑之后,电影圈和资本圈都对此进行了反思。相应的,2017年总票房同比增长13.45%,从2016年的滑铁卢逐渐缓了过来,伴随着“小鲜肉模式”被逐渐抛弃。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之前烂片频出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院线在跑马圈地的飞速发展,有大量的增量用户被渗透,所以即使制作的电影质量很一般,也可以活得不错。但随着这种渗透率基本见顶,新增观众越来越少、口味越来越刁,所以普通质量的影片已经没有什么竞争力了。

电影行业短期的增长瓶颈,和其他行业一样,这就是供给侧改革之下,从增量博弈到存量博弈的转变:跑马圈地的时代逐渐远去……

可喜的是春节电影票房的爆发:这可能意味着经过两年的消化,电影圈逐渐摒弃了跑马圈地、小鲜肉模式等急躁和粗糙;圈中的投机者也逐渐退出,让有耐心、愿意真正用心做产业的资本存量下来。

所以,电影整体质量不断在提升,从去年和今年春节档三强的口碑就可以看出。

如果说黄金时代,那么电影圈可能一直都处在黄金时代,只是过去两年遭遇了快速发展之后的短暂波折。

经过2016年的大幅下滑,2017年的阵痛调整,2018年票房增速很有可能重回30%左右的增速,重回中高速增长。

【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yuedo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