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翁集邮60载成大拿 为一张邮票坐车到北京

八旬翁集邮60载成大拿 为一张邮票坐车到北京

邱志明向记者展示他正在撰写的书稿

家住科技园小区的邱志明,虽已年过八旬,但思维敏捷,身体硬朗。他说,这都得益于自己的爱好——集邮。

集邮让他有趣而又充实。有时为了得到一张邮票,他甚至不惜专程坐火车去北京买。

15岁挑水劈柴姥爷姥姥供他读书

1月29日,记者在科技园居委会网格长贾云鹏的带领下,来到邱志明老人的家里,他正在为出版集邮丛书而撰写文字。娟娟小字,如行云流水般流畅。

收藏邮票60载,对每一张邮票的故事,他都如数家珍,因此,写起来非常顺畅。

邱志明的老家,在阿城的一个小山沟里。

新中国成立前,村里没有学校,只有一个山东来的私塾先生,教孩子们读书。教了四五个月,一天,先生去买粮食,路上粮食被土匪抢跑了,先生气愤之下,回了山东。

后来,村里才有了学校,那时邱志明已经13岁了,老师说读一年级个子太高,就让他直接从三年级开始读。

邱志明的姥姥家住在哈尔滨市,因年事已高,需要人挑水劈柴。

邱志明15岁时,母亲把他送到姥姥家。他一边帮老人干家务,一边读书。

1958年,邱志明考上北京石油学院。“如果不是在姥姥家读书,也不能考上大学。”邱志明一生都感激姥爷姥姥供他读书。

收集邮票让他认识了外面的世界

在姥姥家读书的日子里,一天,他帮助收拾放在天棚上的杂物,看见一个小木箱,就问是什么东西。姥爷说:“那是你去世的小舅的东西,我和你姥姥一直没动,你打开看看吧,没用就扔掉吧。”

他拿下小木箱,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些书,还有不少从信封上剪下的邮票,邮票是民国和伪满洲国时期的,这些邮票都贴在一个本子上。

这些有着各种各样图案的邮票,引起了邱志明极大的兴奋,让他认识了世界,从那以后,他也开始收集邮票,收集一张,就往那个小本子上贴一张。

这个爱好,一直延续到他上大学。

邱志明的一个大学同学,有一本集邮册,里面有很多新邮票,令他非常羡慕。因为靠助学金读书,没钱买邮票,他就和同学通信,回信信封上的邮票,他都攒了下来。

笔耕不辍要为后人留下珍贵资料

1963年,邱志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大庆油田研究院工作。1982年,大庆成立集邮协会,邱志明加入其中,开始正式集邮。

他有时托人到北京买邮票,喜欢的,不管花多少钱都买。有时,甚至为了一套邮票,专程去一趟北京。

记者在他家看到,有两个柜子,专门装着有关集邮的书籍,还有好几大箱子的集邮藏品。

邱志明告诉记者,通过多年的收藏,他现有中国邮票、张、封、片、简、折等邮品数万枚,还有100多个国家的邮票上万枚。

他编辑过多部邮集,参加各级集邮展览。曾任大庆市邮协理事、大庆油田邮协理事。

退休后,邱志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大庆邮票收集、整理和研究上,编写的集邮图书有《大庆纪念封图谱》《大庆纪念戳谱》《大庆集邮展览资料汇编》等,还参与了《大庆集邮志》的编辑工作。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铁人王进喜邮品珍藏图录》时,他任初稿主编,提供了70%的邮品图片,这本书是大庆第一本以集邮方式宣传铁人精神的书籍。

这些书稿都是大庆集邮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收藏、欣赏和研究价值。

如今,年逾八旬,邱志明仍笔耕不辍,他有个心愿,就是努力完成大庆各种邮品的整理和汇编,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

“每张邮票都有一个故事,都代表了那个年代的特征。”邱志明说,故事都装在心里,所以编撰时他写得很快。每每提笔,胸中都充满激情。

“因集邮而快乐,因快乐而健康,因健康而长寿。”这是邱志明的人生体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标签: 邮票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zoeyyan]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