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表医生”:可能只能传三代了
近日,在顺德容桂文博城,来了一名广州的“大师傅”,他叫苏钧。苏师傅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待在店里,戴上特制眼镜专心致志地修理钟表。很多上了年纪的顺德人喜欢带着自己珍藏的古董表,让苏师傅维修。因为手艺精湛,苏师傅有了一个有趣的外号:“古董表医生”。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苏钧,从10岁起就开始接触维修钟表行业,修表超过半个世纪。苏钧和爷爷父亲三代修表,苏钧的父亲是广州百年老字号“李占记”的修表师傅,父子都专长修古董机械手表,在业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苏钧还珍藏了“百年李占记”怀表,蕴藏着珠三角精细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珍贵历史进程。
最早的“汉字怀表”在广州
苏均正在专注修理手表。
因为顺德人家里有放钟表的习惯,往来广州也很方便,苏钧就在顺德开了家“钟表诊所”。
苏钧现在除了修表,在他的“诊所”里也收藏了有几十年甚至百年历史的古董表,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李占记”出品。他说,这里面有着中国精细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感人故事。苏钧介绍,中国最早引入“西洋表”的地区就是广州十三行,在清康熙时广州十三行每年为宫廷输送钟表。到了上世纪20年代左右,李占记用国外一些著名钟表大品牌的机芯和其他配件“订货”,打上“李占记”三个字销售。那时市面上几乎所有钟表都是“洋文”,只有李占记销售的钟表有中文,所以很多国人购买。
百年前的中国没有精细钟表,李占记只能采取“订货加刻字”的做法,售出最早一批“汉字怀表”。当时很多李占记的师傅心中的最大梦想,就是修一块“中国自己产的机械表”。这个梦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终于得以实现。
苏钧在顺德容桂“钟表诊所”收藏了好几块百年前的李占记的“汉字怀表”。苏钧说,李占记向欧洲订购的钟表中,都会打上“省港澳李占记”字样或“李占记选庄”,其中的数个汉字,让很多中国人都感到,这是“自己选的钟表”,这种独树一帜的营销手法,令李占记名声大起。
三代修表“十岁入行”
出身于钟表修理世家的苏钧回忆,他10岁就开始学修表,当时他父亲每天在家里修表,自己就帮忙洗一下手表的零件。苏钧的爷爷也从事钟表行业,受到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他很自然地入了行。
修手表极其考验耐心和技术,很多时候在修表过程中连一口“大的呼吸”都不允许。苏钧的父亲上世纪50年代进入广州修表龙头企业李占记,这是对于他修表技艺的一种业内肯定。李占记对修表师傅的技艺特别严格,如果因为技术问题,在李占记修过的表短期内回店返工三次修表师傅就会被辞退。
一些原厂不能修理的手表,在李占记都能修好,以致老广州人还有一句口头禅“修金劳(劳力士)就要到李占记”。苏钧珍藏的一份父亲50年代的“广州居住证”上面,抬头就写着“李占记师傅”,苏钧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荣誉的象征”。苏钧的拿手本领是修古董表,他说一块手表附加的功能越多,就越容易出现毛病。“每只手表的毛病都不一样,出现的问题也不一样,考验修表师傅的记忆和脑力。”
苏钧既会修古董表,也会修“新潮表”。修新潮表要更新自己的修理手法,判断能力也要更加精准。现代手表越来越高科技,戴古董表的人越来越少,以修机械表技术为代表的“古董表医生”也越来越少。
遗憾:
收徒太难无人传承
苏钧说,目前为止他最大的遗憾就是修理古董表这种文化和手艺可能只能传三代了。从70年代中期到现在,他从事这个职业已经近半个世纪。对他而言,“古董表医生”已不仅仅是一门职业,更多的是自己兴趣的坚守。现如今他的子女都不肯继承这门手艺,在他们眼中,学习这些很枯燥。“现代社会诱惑很多,信息也发达,已经没人能够像以前那样坐下来静心学习。”苏钧现在已到了退休年龄,他感觉自己的内心越发沉静,他也越发喜欢和这些钟表相伴的日子。
“现在自己能做多久就多久,毕竟已经62岁,已经没有什么信心发扬到全世界了。”苏钧有些遗憾地说,现在收徒弟太难了,他们家这门手艺传了三代就差不多有百年了,虽然有点可惜但也没有办法。